大数据,让智慧教育更“智慧”
(注:本文发表在2014年第一期《信息教研周刊》)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其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使它们得以增值。而智慧教育需要的正是这样的技术,让智慧教育更“智慧”。
首先,大数据可以真正实现高度集成的资源共享,实现多样化的教学工具与方式,实现无地域、无时间限制的在线学习、互动体验。大数据的特征是规模大、价值高、交叉复用和全息可见。就智慧教育来说,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各种视频、音频、图表、文字等资料,将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
2011年秋天,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的安德鲁·恩格教授把自己的一门课放到了互联网上,结果全球有十六万人注册,这些人除了在网上听他的实时讲授,还和斯坦福大学的在校生做同样的作业、接受同样的评分和考试,结果有几千人通过了考试,获得了认证。后来,Ng教授辞职,并拉到了一千多万的投资,成立了Coursera,项目成立不足一年,便吸引了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万学生注册124门课程。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相信这种资源共享、互动体验,将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一种常态。
其次,大数据可以真正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
我国古代就有“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指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智慧教育也是以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但采用传统意义上的技术手段,根本不可能实现这样的愿望。大数据,让这种愿望成为了可能。
当大数据技术普及之后,每个学校都将装备智慧教育数据中心(其中包括校园或更大范围的教学资源平台)、数据应用与决策分析中心(提供数据统计、趋势分析、终端决策等信息),各教室、办公室、功能室、宿舍、餐厅,包括每位师生都将佩带先进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将各种信息上传至数据应用与决策中心,为学校、教师、全体同学提出各方面的技术支持。
以课堂教学为例,教师为学生提出某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等参考性要求,学生就可以运用互联网自主学习,只要是围绕目标,他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方式、任何一种资源进行学习。如果这位同学的个人数据累积到一定程度,系统会自动为他提供最合适的最有价值的学习资料,供其选择,免除了因选择资料而耽误的时间。完成学习后,学生可以申请练习或测试,系统便根据学生的基础,自动生成题目,并为学生打出相应的分数。请注意,这些学习都是个性化的,全班每个同学的学习资料会因每个人的基础不同而有所不同。教师只是根据手里的计算机分析终端,了解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并依据终端决策分析结果,为学生提供最大化的帮助。作业就更简单了,计算机会自动为学生生成作业,每位同学的基础不同,作业也有所不同。学生完成作业,还可以选择难度更大的内容,实现对自己的挑战和超越。
这些过程的各种数据,包括学生的动作、情感、速度及在每个过程的时间分配、遇到的困难等等细节,都会由教室、师生的感知系统上传至应用与决策分析系统,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做出数据准备。
随着这一技术的日趋成熟,教师还可以将整个年级甚至某个学段的目标任务布置给学生,学有余力的同学完全可以提前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完成学业,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解放学生、放飞学生,是教育史上的一次革命。
第三,大数据可以真正实现“家校合一”。
在儿童、青少年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都发挥着各自特殊的职能作用,但如何将两方面力量整合起来,却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虽然有的学校在家长委员会建设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做法,但与大数据时代的 “家校合一”比起来,简直是差之千里。
实现大数据管理之后,每位家长都有一个自己孩子在学校各方面表现的网络终端,为家长提供学校、班级、教师及孩子的各种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为家长提出合理化建议。家长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向学校、班级、教师提出改进意见。这样,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家校合一”。其管理的“无缝式”、“精细化”,到了让人无法相信的地步。
比如,孩子在学校饮食方面的各种数据,感知系统会第一时间上传到学校数据应用与决策系统和家长网络终端,并提醒家长孩子在饮食方面的缺陷,比如食物单一、营养不足、食欲下降等等,家长根据这些信息,或网络终端提供的建议,给学校、班级或教师提出自己在孩子饮食方面的意见、建议,孩子的饮食将得到根本性改善。(作者注:因版面原因,此段被编辑删掉)
总之,大数据时代即将来临,它给教育带来的将是彻底的改变,将会使智慧教育更“智慧”。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阅读:
两种方法两重天——两位校长,两种境界,
“去教案”之风刮不得——一“去”一“留”,何去何从?
批评学生“七宜七不宜”——教给您如何合理有效批评学生
高效课堂的“三个问题五个元素”——曾入选“老师,您不可不知的一万一千字”
啥是“新教师”?八年前对“新教师”的认识,现在是不是仍有道理?
年会归来再扬帆 ——参加新教育理事会爱心与教育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思考